农历三月三十为什么不是每年都有(为什么农历3月的30号不是每个月都有的?)
农历的大小月没有规律,有时能连续4个大月是30天,有时连续3个小月为29天。所以,在农历大月30日生的人,以后很可能没有生日或生日少。这比阳历2月29日生的人要糟糕得多,农历大月底为生日的人要苦恼了。当然,没关系,改到廿九呗,反正是月最后一日。或改用阳历生日。城市都用阳历生日,只有农村喜用农历生日。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, 称晦日。农历三十生日若没有,据说传统的做法是改到廿九过生日, 只要也是月最后一天就行。
古代送春日是哪天,是落花时,是立夏还是农历三月三十日?
白居易送春,为什么总在农历三月三十日?和他的好友元稹有关
公历的五月很有意思,因为五月头有一个重要的节气立夏,往往在五月五日或者六日。这个节气非常固定。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。
比如现在,我们常常会觉得气温很好,有时候明显有夏天的感觉。但是在农历,你可能不知道,立夏往往在农历的三月底和四月初。比如今年,立夏就在三月下旬。
虽然立夏是节气的夏天的开始,但如果它在三月呢?那么还有好几天,我们都在传统春天的三月里。
古代的送春,是在哪一天呢?往往在古诗词中可以经常看到送春,送春归的句子。
多出去看看好时光
实际送春并没有特殊的时段。
一,有人将三月暮春的花落,定位春天过去的标志,一场风雨一场落花,往往三月的上旬和中旬就可以明显看到花落的标志。有无数伤感的送春诗词。比如辛弃疾写的摸鱼儿,“更能销几番风雨,匆匆春又归去。”实际这首词应该是写在三月初左右的上巳节,那个时候正是海棠花落的三月初。
二,有人将立夏定位夏天的到来,春天的结束。
“留春春不住,昨夜的然归。
欢趣何妨少,闲游勿怪稀。
林莺欣有吒,丛蝶怅无依。
窗下忘怀客,高眠正掩扉。”宋朝司马光《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这》
这是司马光的送春诗,他是以立夏作为标志。说春天留不住,昨天晚上断然走了。不过传统的农历三月都叫春天,农历4月十三日,立夏,春天可多了整整十三天,这春天可长的值得。
三,有人把农历三月三十日,当做春天过去。
这里也有一个巧,就是如果立夏在农历三月,那么将三月三十日定位春天过去,实际也延长了春天的时间。
古人对于春天是厚爱的,能够让它留在感觉里久一点就久一点。
唐朝的白居易将农历三月三十日定为送春日,是当时人们的习惯,因为通常农历的头三月都算做春天。但是白居易一生,为农历三月三十日留下很多送春诗,是和好友元稹有关。
“城西三月三十日,别友辞春两恨多。
帝里却归犹寂寞,通州独去又如何。”白居易《城西别元九》
白居易和元稹都得感谢唐朝的科举制度,让他们从一介布衣进入官僚阶层。正是他们有着相仿佛的背景,父亲都早逝,靠着过人的才华进入仕途,且在分配过程中,他们有好几年都是一个办公区的同事,所以奠定了深厚的友谊。
作为年轻人立志报国,想有所作为,但是他们同样面临来自皇权的压力和贵族的倾轧打压。当然这会使他们更有心灵的相知和团结。实际他们进入的时代已经是唐朝的中晚期,朝堂的争斗非常厉害,作为正直的官员,元稹和白居易都不可避免成为了打击压制排挤的对像。这样使他们更加相知。
元和十年,37岁的元稹回到长安和43岁的白居易相见,此间还有曾经的高官刘禹锡,元稹和刘禹锡都以为这次天子召见是给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新舞台,毕竟这三个人都算是能干的官僚。但是事情急转直下,皇帝召他们来,是再次贬谪他们,这样的年龄,对于元稹和刘禹锡都是重大打击,意味着仕途可能永无出头之日,而且继续背井离乡。这实际是对有过错的官僚实行的一种惩罚。没事不能回京,有过错自然有人回报上来。
郑重声明:本文《农历三月三十为什么不是每年都有(为什么农历3月的30号不是每个月都有的?)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